假期泡在实验室 轻工大学霸从“机械小白”成长为创新创业排头兵
楚天都市报记者 国倩 通讯员 余艺
大学四年专业课程平均绩点4.03,位居专业第一;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5项;发表科研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得知自己入选湖北省第六届“长江学子”,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602班学生武金亮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追求兴趣的过程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一定能有所收获。”目前,武金亮成功考上中南大学轻合金院研究生。
机械小白从不满足于课堂学习
大一刚进校时,学院门口摆放的各种创意作品在武金亮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学长们做的可变结构运输车、全自动包装机等作品,让还是“机械小白”的武金亮对这些机器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产生了好奇,对机器人、智能控制、数字工匠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武金亮工作照
“第一次看到书本里的知识可以落地,做成这么多有创意的实物。对专业课的学习,我有些迫不及待了。”泡图书馆、向学长取经成为武金亮的日常。学习一段时间后,武金亮发现,自己所学专业更侧重于机械结构方面,要想让机器“动起来”,实现智能控制,还需要有电气专业方面的知识支撑。
当时听说电气学院有高年级学长由于专业选择差异出售专业课本,武金亮赶紧买了几本电气专业的书来看,“可看完还是一头雾水,我就开始去电气学院旁听课程。”武金亮说,后来学院老师了解到不少同学和他一样,对电气专业知识有浓厚兴趣,便邀请本学院内研究这方面的老师给大家“开小灶”。“每天中午,老师们牺牲休息时间给我们讲课。”
武金亮学习照
就这样,持续一学期的《数控加工》与《电气控制》课程的“加餐”,让武金亮很快投入到了创新实践活动中。在学院里,每个高年级学长团队都要带一名低年级同学加入团队一起学习,他勤勉的态度和自学能力得到了老师学长们的一致认可,作为大一学生,大三学长邀请他一起参加第八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在团队里负责电路设计。
“第一次尝试智能控制方面的设计,很怕自己做不好。”为了不拖团队后腿,大一暑假他便和学长们一起留校为比赛做准备,“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我都在实验室练习。再难的东西,天天练也不难了。”后来,武金亮成功地完成了该作品的智能控制部分任务,并帮助团队获得省赛一等奖。
为调试机器8小时只做一件事
作为一名应用型地方高校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培养综合素养,是成为创新人才的不二法门。周围不少同学望而却步,但武金亮心仪已久、迎难而上。
武金亮生活照
大三时,武金亮作为队长参加第六届全国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尽管前期具备一些设计经验,但由于在数控加工精度方面的缺陷,校赛时武金亮的团队惨遭淘汰。当时,大赛新增的“S环”项目因难度较大而无人参赛,他又主动请求增补参加该项赛事。
赛前的调试环节最能考验参赛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调试环节基本就是在做同一件事,需要一遍遍地测试,记录数据,再调整。”武金亮说,小车与跑道的摩擦力、跑道坡度、小车放置的位置等等都是影响因素,“一个小小的问题都会传递并放大,变成最终的小车运行轨迹较大的偏差。”
每天,武金亮要花8个小时在实验室里做调试工作。每四个小时,与他一起测试的队友会换一个人,但每次武金亮从未缺席。“反复进行一样的操作特别枯燥,一般人4个小时就受不了了。”一名队员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武金亮的带领下,他所在的团队获得第六届全国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省赛一等奖。
沙聚成塔,水积成流,四年来武金亮持续向着创新人才的目标奋勇前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先后获得2017年度,2018年度国家奖学金、2018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赛一等奖、2018年全国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第八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赛一等奖、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4项发明专利在审、6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在省级优秀期刊《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发表科研论文一篇等。
回首过去,尽管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竞赛,但武金亮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他考取了钢琴业余十级证书;作为学院足球队一员,获得两次“校恒青杯”冠军和两次“校八人制足球赛”冠军;他还是格斗以及传统武术爱好者。
这个暑假,武金亮正在自学研一课程中涉及的设计软件。未来,他又立下了尽快完成从本科“创新学子”到研究生“科研之星”的奋斗目标。“我希望能够立足机械专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工程师,为国家的制造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