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送给学生丨致准备考研同学们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24-10-28 14:51 作者:吴高升 审核:徐燕 来源: 访问次数:

    各位校友:

    大家好啊,今天突然加了两个班的考研群,又刚好遇到20级学生会主席代表企业返校招聘,心情比较激动莫名有种冲动想跟大家说点什么。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和大家一样都进入学校两年了,你们已经是学长的学长、学姐的学姐,我也变成办公室的“老同志”,但面对未来我们都是新生,需要一起去探索。也不知道怎么开始这个话题,那就开门见山,聊聊我对考研的一点认识和想法。

    10年前,我跟大家一样面临着是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当时我的想法现在看来真的很幼稚:我想在进入社会前把大学的课程再补补,面对职场,深感知识的恐慌,报名考研就是为了系统弥补一下专业课程;而且就算考上了,我也没打算读(当时考研并不是主流,我们班57个人才10个人报名),所以一开始我就选择了一个“双非”院校作为自己的目标。但是因为初心就不坚定,后面的事情,就可想而知:在认认真真复习了一个星期高数后,就以自习室的空调坏了为借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直到临报名前一周,我的室友劝我:“升哥,不要放弃,跟我报一个学校吧,就你的基础,只要稍微复习一下,‘过线’是没有问题的”。然后,我就跟着他一起去找学长,请学长吃饭(就在学校旁边的小吃街,吃了一餐200元的“大餐”)、要专业课复习资料、买参考书、查询导师研究方向等等,从此进入全力以赴的冲刺状态,最后光荣的成为了大家的师兄。

    讲了我的考研经历,不是向大家吹牛我有多么“厉害”,我重点是想说以下几点,也是现阶段大家需要注意的:

    首先,大家要明白现在考研的形势与我当年是不一样的,那时本科生80%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社会对本科学历的认可度也较高。10年间,随着社会整体环境的变化,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从2014年的172万人(在毕业生中的占比23.2%)到2023年的474万人(在毕业生中的占比40.9%),直接增长了300万人,报名增速175%;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总额从2014年的54.87万增长至2023年的114.84万,招生增速114%,报名增速比招生增速高61个百分点,简单点说就是考研越来越卷了,大家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回归到我们个人,大家一定要明确为啥考研,千万不能人云亦云,跟风式的考研。我们要想清楚考研是为了什么?是为迎合父母的期盼?还是自己浅意识里逃避就业,只想在学校多缓(hùn)两年?或是单纯想提升学历?亦或是真正的热爱科研,希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这决定了你选择院校的层次和努力的程度。

    第一,考研要确定好目标。谈到这个话题我总喜欢引用的一句话“求其上者得乎其中,求其中者得乎其下”。刚开始的时候建议大家还是准备三个梯队的院校:第一档是需要我们全力以赴,每天早出晚归才可能考上的211/985大学;第二档是需要我们发发力才能考上的省属一本大学;第三档是只要按部就班复习就能考上的普通本科院校。我建议大家刚开始一定还是要按照第一档的目标准备,然后到预报名的时候再结合基础和复习情况来调整,这样才是比较理性的,不能像我一样目标不明确,复习就没有原动力。如果一开始就按照第三档的目标准备,往往就会麻痹大意,最后不了了之,啥也考不上。

    第二,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我喜欢用“吃鸡”游戏作比喻,不能前面非常拼命的学,后面又放弃了,就像吃鸡游戏你前面杀再多人后面不跑毒那你也吃不了鸡,毕竟神话往往存在于“远古时期”。在这个过程大家一定要找到像我室友那样的搭子,要有一个充满正能量、考研决心大、作息规律的同学来带带自己(免费考研老师一定要找好)。当然总有一个相对不自觉的同学,那么我们自觉的同学也要大度一点,多帮帮、带带我们的同学,相互督促,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第三,考研是一场信息战,我们要尽快找到“学长”请他们吃个“大餐”,及时掌握我们目标院校的相关信息,比如每年招录比、初试专业课重点、复试资料等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当然,这个“学长”还包括专业课老师、高中同学、亲戚朋友等等一切资源可以用到的都要用上,这样我们在做选择、做准备的时候才能更理性、更科学。

    啰啰嗦嗦就这么多了,总之,考研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过程,但是既然选择了,作为老师也好、师兄也好,我都希望你们瞄准目标、早做准备、全力以赴,坚持“跑毒”,争取“吃鸡”。最后,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