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工组装到自主研发,从地方小作坊到国际化公司,课本里的‘机械原理’,正是国家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底气。”在企业展厅的发展历程墙前,同学们驻足良久,对平时专业所学有了更深刻的认知。2025年暑期,机械学院组织六十余名青年学子前往江苏、浙江、广西等地多家先进制造业企业,通过实习培训、岗位体验、访谈调查等形式拓展认知、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形成学生学业与职业双向互动的良性机制,实现更加通畅的供需对接通道。

实践队员们实习中期总结汇报

实践队员们在生产车间学习
“身份认知、目标管理、质量意识、生产流程、安全教育、专业基础集训、生产现场参观......这些职场技能课程使我们更清晰地认知到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职业竞争力,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在江苏正昌粮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培训室中,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培训,是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校企联合“量身定制”的“行业认知-专业理论-车间实践-复盘汇报”等环节,帮助学生们搭建起通往未来岗位的桥梁,打破校园与职场的壁垒,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团队协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实践队员们参观企业历程及技术展厅

实践队员们在大数据中心体验全流程智能化检测系统
在江苏扬州丰尚公司的研发模拟实验室中,从结构轻量化设计的突破,到“养殖-监测-管理”全流程智能化的功能升级,每一步都彰显机械学科与控制工程、物联网技术的协同创新。“小到设备的曲面造型优化,大到整线的智能调度算法,机械设计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贯穿始终,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真实模样让我们更直观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实习生小蒋说道。

实践队员们在车间测量设备参数

实践队员们荣获团体优秀奖
在广西桂林力源集团的实习分享会上,同学们说:“看到企业导师为了提升1%的产量,设计了10多种方案,才懂得‘工匠精神’不是重复劳动,是对‘更好’的较真,这是比技术更重要的收获。”返程时,许多学生的行李箱里还多了几样“宝贝”:写满调试参数的笔记本、企业授予的优秀团队奖、与企业导师的合照,这些“看得见的成长”。

实践队员们在为产线绘制工程图纸
“原来结构设计并不是越复杂越好。”在浙江台州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同学们亲眼看到过于复杂的结构导致工人装配效率下降后反思道:好的设计,不仅要懂专业知识,更要懂人,这是课本没教的“工程思维”。
据悉,今年暑期实习实训,是机械学院实施“精准化、小规模、定制型”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创新实践的第二个年头。近年来,为应对新质生产力挑战、满足行业人才需求、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机械学院持续巩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围绕"选才、育才、用才"一体化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形式。机械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先进制造企业在人才培养体系等领域深层次沟通,强化常态化合作,为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需求的“卓越工程师”提供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