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校成功举办粮机企业产学研合作发展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11-11 09:21 作者:机械工程学院 审核:吴德明 来源: 访问次数:

    为深化校企合作,推动粮机产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11月7日,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举办“粮机企业产学研合作发展研讨会”。本次会议以“校企协同、赋能粮机”为主题,聚焦粮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旨在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促进校企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

    会议现场

    研讨会邀请了众多粮机行业领军人物与专家学者。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侯永清,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陈三才,武汉中机星粮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章海等嘉宾莅临现场并致辞。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专家委员会主任谢健、武汉轻工大学原副校长周坚、湘粮机械董事长杨扬等行业权威与企业家代表共同参会。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胡志刚主持本次会议,学院党委书记吴德明、匹兹堡联合学院院长宋少云等校方代表一同出席。

    参会嘉宾合影

    侯永清副校长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学校自上世纪70年代开创“粮食机械”专业方向的办学传统,系统阐述了学校构建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装备研制、人才培养”全链条创新体系。他强调,学校将持续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共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推进人才共育模式、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三大举措,与粮机企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武汉轻工大学 党委常委 副校长 侯永清致辞

    陈三才秘书长在致辞中分析了湖北粮机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全省已形成年产值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但在高端技术自主化等方面仍需突破。他表示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建立常态化需求对接机制,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王章海总经理结合企业实践,分享了校企共建研发实训基地的成功经验,提出深化“技术共研、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三项合作倡议,呼吁各方共同打通“技术创新-人才供给-产业落地”闭环。

    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秘书长 陈三才、武汉中机星粮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章海致辞

    在实验室参观环节,与会嘉宾分组考察了学校粮油加工装备与产线、智能检测实验室、智能制造产线等七大核心平台。通过专业教师的现场讲解,企业家们深入了解了学院在智能控制、3D打印、嵌入式感知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并就智能碾米检测系统精度提升、工程零部件定制等具体需求与科研团队进行了初步对接。

    科研 - 产业 - 专业实验室参观现场

    产学研研讨环节设置了高校分享与企业交流两大板块。在高校分享环节,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旺平、裴后昌以及院长助理阳学进分别就本科生培养方案、学科布局、科研资源和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解读;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院长杨柳分享了产业学院建设规划;匹兹堡联合学院院长宋少云就国际生培养方案进行解读,提出了“课题对接企业难题”“实习就业绑定”“国际标准输出”等特色培养模式。

    图中依次为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旺平、裴后昌;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助理阳学进;武汉轻工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院长杨柳;武汉轻工大学匹兹堡联合学院院长宋少云

    各代表在交流环节踊跃发言。谢健高级工程师剖析了粮机智能化升级的技术瓶颈,杨扬董事长提出了智能仓储与杂粮加工自动化的技术需求,柯平董事长聚焦于设备精度与能耗等一线难题,王天斌等代表则强调了开拓海外市场所需的复合型国际人才,众多企业家们在人才培养、校企资源共享、企业宣传等环节提出了相关需求。现场共汇集了涵盖技术攻关与人才引进的十余项具体需求,工作人员即时完成记录与资源匹配,为后续校企定向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技研究设计院原高级工程师谢健、湖南省湘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扬、湖北天斌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天斌、湖北飞来钟粮油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平、鄂州兴方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祥、湖北五丰粮食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涂义交流发言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德明在总结报告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形成了“行业与高校共鸣、科研与实践对接、需求与供给匹配”的三重成果。他代表学院发出三点行动倡议:一是推动技术共研快速落地,开放实验室资源欢迎企业驻场研发;二是深化人才共育实效,推进课程体系升级与企业导师进课堂;三是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技术沙龙、校企合作群等方式保持高效沟通。他表示,学院将始终做粮机企业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湖北粮机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跃升

    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德明总结

    本次研讨会通过精准的供需对接与务实交流,为构建校企协同创新生态提供了新思路,标志着武汉轻工大学在服务粮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会后,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中国油脂博物馆,进一步感受粮油产业的历史脉络与现代创新成果。